为了生命最后的尊严——记“孺子牛奖”获得者、上海市龙华殡仪馆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9-04-05 14:5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新华社上海4月4日电题:为了生命最后的尊严——记“孺子牛奖”获得者、上海市龙华殡仪馆遗体整容高级技师王刚
 
  新华社记者吴振东、郭敬丹
 
  多年前的一部日本电影,把入殓师这个职业带进了大众视野。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业务科副科长王刚从事的就是这样一份“予逝者以尊严,予生者以慰藉”的工作。22年来,他坚守岗位,精益求精,并推动遗体修复技术向数字化迈进,赋予传统“手工活”新的生命。近日,王刚获颁民政部最高奖项“孺子牛奖”。
 
  业精于勤,成就工匠
 
  1997年的一个夏日,学徒工王刚怀着忐忑心情走进遗体化妆间,工位前是一位久病离世的老人,骨瘦如柴,身体紧紧蜷缩在一起。
 
  师傅命令:“把双手复位!”王刚有些迟疑,当他碰到老人手指时,那种又硬又冷的感觉迅速透过指尖传遍全身,使他打了个激灵。师傅慢慢握起那只冰冷的手掌,放在王刚手心里:“握住他,才会有温度。”
 
  这是一份传递温度的工作,化妆间里来了又走的年轻人很多,王刚最后坚持了下来,并逐渐从“菜鸟”磨砺成为行家里手。
 
  王刚曾经为一个高楼坠亡的小女孩化过妆。十几年前的整容技术,只能将外表伤口简单缝合,小女孩幼小的面容上那不忍直视的创伤,即使用最小的美容针细细密密地缝合,还是收效甚微。遗体告别时,看到母亲双手抚摸女孩每一寸被缝合的伤口,王刚潸然泪下:“一定要努力还原逝者容颜,让最熟悉的样子永远定格在家人心中。”
 
  为了掌握人体结构,非医学专业背景的王刚办公室里放满了人体结构图、人体模型、头骨模型、相关书籍等,他抓住一切碎片时间钻研。晚上和周末,他去医学院“蹭课”,一“蹭”两三年,老师们也称他为“编外学生”。在无数次做试验、做塑形、画素描的过程中,一个个难题被克服了。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