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必须先明确到底得了哪种胃病,才能药到病除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18-07-17 15:00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胃部胀痛、泛酸、恶心等各种消化不良症状。不少人并不把它当回事,有的人觉得这小病过两天就好了,不用管;有的人害怕 做检查,不愿意去医院,随便找种胃药就吃了。其实,这些想法都要不得,胃的小毛病不治,只会越来越重;自己乱吃药,有时反倒帮了倒忙。这些胃病主要和胃酸分泌异常有关。胃酸分泌过多、过少,胃酸排泄障碍,黏膜对胃酸的敏感性增强等都会引起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等。治疗必须先明确到底得了哪种胃病,才能药到病除,不至于把病治“反”了。   

精神因素会引起消化不良   

有些人的胃病没有器质性病变,但有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症状,这就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类患者的胃对各种刺激的敏感性往往比其他人要强,而且 可能还存在胃动力异常,会有上腹部和胸骨后胀闷、疼痛、打嗝、腹胀和肠鸣、厌食、恶心、排便不畅,以及焦虑或抑郁等神经系统症状。   

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较常见的诱因是精神因素,在精神紧张或抑郁时,胃运动与胃酸分泌减少,甚至可能停止,在抑郁、灰心时,肠蠕动呈抑制状态, 焦虑或抑郁的心理状态可引起体内某些激素分泌和植物神经功能改变。   

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来说保持愉快的心情是很重要的,而且在饮食中应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及睡前进食过量,应少食多餐。   

胃炎的元凶是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是胃黏膜已经发生变化了。胃黏膜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产生的病变,一般分为非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如果炎症细胞浸润到了胃黏膜的腺体区,会造成腺体破坏、萎缩,甚至消失,这就是萎缩性胃炎。如果炎症细胞仅浸润了黏膜的浅表而腺体完整,则是非萎缩性胃炎,也叫浅表性胃炎。   

现已公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幽门螺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和刺激胃酸分泌等引起胃炎、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是通过唾液和接触被粪便污染的水源及不洁食物等途径传播,家人的亲吻、口嚼食物喂小儿等都可导致感染。胃镜与牙科器械消毒不严造成的医源性传播也不可忽视。饮酒和吸烟、不良饮食习惯、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非甾体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也都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   

慢性胃炎起病缓慢,缺乏典型及特异症状,多数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腹胀、打嗝等,可伴食欲不振或厌食、恶心、呕吐。 因此,患者应及时检查,判断有没有器质性病变,以区分功能性消化不良和慢性胃炎。   

明确病因,才能治好   

胃镜是用于确诊是哪种胃病的主要手段。慢性胃炎中最需要重视的是萎缩性胃炎,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5。据统计萎缩性胃炎中有2%—7%会癌变。如果胃镜检查,发现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不完全性肠化和不典型增生者,应引起重视,要定期复查随访。不完全性肠化或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应每年做1次胃镜;中度不典型增生者,应3—6个月1次;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按照癌变对待。但是,老年胃黏膜会有不同程度的萎缩和肠化,往往属于年龄变化,难以逆转, 没有症状者不需长期大量服药,只需定期随访。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根据胃镜的检查结果来决定。还要检查胃液,明确是胃酸分泌过多,还是胃酸分泌过少,以决定抑酸或抗酸。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应进行灭菌治疗。此外,还可以用药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如胶体铋、铝碳酸制剂和硫糖铝等。以上腹饱胀、早饱等症状为主者,还可使用促胃动力剂。   

慢性胃炎还要注意饮食规律,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忌暴饮暴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忌酒,少饮浓茶和咖啡。需要指出的是通常慢性胃炎应按需治疗,即在症状缓解后可停药,还要继续用饮食来调理。   

萧树东,1931年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病机制研究。自1992年起参加国家 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1997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颁发的工作成绩优异奖。现任卫生部消化内科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亚太胃肠病学会理事以及《中华消化杂志》和《胃肠病学》主编等。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