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阳院士:肿瘤研究应重点关注炎症到癌症的转化、癌前病变及早

文章来源:健康时报 2022-11-11 00:03

【字号 打印分享收藏

“肿瘤救治很重要,但不能等到肿瘤已经进展到了终末期再开始救治,这样并不能解决患者复发转移和生存率低的根本问题。”

11月8日,在2022年度国际实验医学高峰论坛暨体外诊断产业发展大会现场,王红阳院士发言时表示,从提高肿瘤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角度,我一直主张肿瘤研究的重点要前移,更关注从炎症向癌症的转化、癌前病变和癌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只有控制炎症,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才能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王红阳院士在大会演讲。主办方供图

“全世界对肿瘤有近200多年的研究历史,有千百万篇的研究论文,有数百个肿瘤的治疗靶点,也有近百个抗肿瘤药物,但是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仍然没有带来肿瘤诊断治疗的关键性突破,病死率依然很高,老百姓仍然‘谈癌色变’。所以,无论是肿瘤的早期诊断还是有效治疗,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困境。作为研究者亟需改变肿瘤研究的思路和范式。”王红阳介绍,在中国,病死率高的恶性肿瘤主要集中在消化系统,其中包括肝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通过10年的努力,我国消化道肿瘤普遍5年生存率从30%提升到40.5%,但和其他国家66%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王红阳表示,此前我们不仅没有重视和推广早期筛查,而且也缺少有效的技术手段去靶向炎症向癌症转化的关键节点,从而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而往往消化道肿瘤都有一个长期的炎-癌演变过程。病人按照常规办法确诊住院时肿瘤已经晚期了。我所在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收治的70%以上的患者都是中晚期病人。

因此,为提高我国肝癌早诊率,王红阳牵头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通过对5000个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和5000个肝硬化病人的随访跟踪,建立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肝癌高危人群早筛方案,使肝炎患者中的一些极早期肝癌病人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她还带领团队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PC-3诊断试剂,已应用于肝癌诊断与鉴别诊断,还可作为精准免疫治疗的伴随诊断。GPC-3作为特异靶点正在联合开展肝癌CAR-T治疗的临床研究。

“曾经有一位2018年8月份入组的患者,当时经过各种检查确定没有肝癌,但被我们的系统始终判断为极高风险的肝癌。经过一年半的定期检查,才经过影像检查找到肝内一个1.1公分的肝癌结节。通过病理诊断和治疗证明了确实是肝癌。这意味着我们研发的新的诊断方法,可以提前一年半预测。国际公认,终末期肝癌的5年生存期只有2% 而如果是极早期诊断的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到64%以上。这就是提前预警早诊的重要性。所以我们首先要从基础科学研究入手,去发现有效的分子标志物和早诊方法,加强对高危人群的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责编:李爽 主编:张赫

作者:医世象 小小,转载请联系授权。

携手抗癌

在与癌症的斗争过程是漫长并痛苦的。抗癌路上,与医生或者癌友之间的交流,可以给到患者或家属一些治疗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我们建立了各个癌种的援助群,希望能够给到各位些许帮助。目前有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胰腺癌等援助群。

有需求的患者或家属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医护朋友可申请加群,群管理人员微信:13023252650,请添加时备注癌种+身份(患者或医护)。

Copyright © 1999-2016 HealthTimes All Right Reserved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均可到网上咨询,向全国专家提问!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